江苏南京:锻造“国之利器” 打通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最

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3-04-12 10:57:05

EDA国创中心自主开发课程教材,国产工具实训带教

打通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夏思宇


【资料图】

今年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召开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当示范引领动员会,会上,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EDA国创中心”)建设作为南京市创新工作正式发布。4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EDA国创中心的所在地——江北新区星火路创智大厦。目前,EDA国创中心已经建成近6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部分高校教师团队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已入驻办公。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缩写,属于芯片研发生产的重要环节。利用EDA,企业对芯片的设计、布线、验证、仿真才能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没有先进的EDA软件,便无法进行高精密的芯片设计和生产。作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迄今为止南京市首个牵头建设的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这个由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联合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怎么建设?进展如何?

带着一系列备受产学界关注的问题,在EDA国创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入全新亮相的展厅,找寻如何锻造这一“国之利器”的答案。

显示屏上,一张工作计划图映入眼帘,中心未来的初步发展规划已清晰可见:建体系,构建EDA创新中心顶层设计;拉队伍,围绕任务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做项目,先后启动共性技术、下一代智能化EDA项目等;育人才,开展国际会议、举办专业竞赛、构建课程体系等。这些计划与EDA国创中心的建设愿景不谋而合。

现阶段集成电路产业中,EDA“卡脖子”问题尤为突出。“中心的建设既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抓手。”EDA国创中心负责人介绍,建设愿景很实际、很有针对性,EDA技术策源地、产品示范地和人才汇聚地,三个“地”都源自产业的实际需求。

在建设愿景和工作计划中,“人才培养”成为关键词。

EDA领域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多元化的专业技能,涉及工程知识经验、计算机技术、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如此高的技术壁垒,导致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性很强。而EDA人才短缺也成为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共性问题,与中心达成合作的几家会员单位都希望EDA国创中心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作为EDA国创中心的牵头建设单位,近年来东南大学重点布局EDA学科,将举全校之力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积极推进EDA竞赛等人才培养工作。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我们期望通过构建融合平台,集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这个由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时龙兴牵头运营的“育才”平台,也是未来EDA国创中心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据了解,基地专门设置了EDA培训部,每年与东南大学等高校携手开设芯片设计暑期班,通过前后端实训课程、项目指导、专业讲座,为学界和产业界搭建合作桥梁,集聚培养EDA产业人才。

“中心已经联合高校开展教材编制工作,预计今年将推出EDA通识、基础、专业和实践等课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开展EDA课程体系建设,吸引高校增量人才。”中心负责人说,中心打造“通识课+多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依托高校推动EDA交叉学科课程建设,同时邀请EDA行业龙头及骨干企业共同开展产业人才培养。

为了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中心还将以国产工具实训带教为特色,通过真实项目的实操经历,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技术实践能力,使得国产工具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助力商业应用推广。

记者了解到,EDA国创中心其他相关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包括全局性、体系化布局智能EDA项目;有序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举办IEEE国际会议ISEDA和第五届EDA专业竞赛等,不断夯实基础、保障突围,引领创新,支撑和引领我国EDA产业的发展。

■记者手记

如果将芯片比作一件设计精美的工艺品,那么EDA工具就是雕刻这件工艺品的刻刀。单颗芯片内可容纳千亿颗晶体管,芯片工程师正是借助EDA工具,才得以完成复杂的电路设计。

作为集成电路设计和研发必需也是最重要的软件工具,EDA可谓掌握着芯片技术发展的命脉,也是集成电路产业金字塔的“塔尖”。因此,突破EDA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中心在启动建设阶段,即与国内EDA龙头企业形成紧密合作,突出企业共性需求,同时注重搭建课程体系,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EDA产业—学术合作机制,矢志不移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南京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我们相信EDA国创中心将不断培养和汇聚高端人才,加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领我国EDA产业快速发展。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