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新型储能领域布局 深圳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来源:搜狐焦点     时间:2023-06-20 09:54:25


(相关资料图)

6月16日,2023中国新能源光明峰会暨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五届三次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举行。本次峰会以“荟聚新能源,点亮科学城”为主题,聚焦“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接全国新能源资源,汇集了包括新能源商会代表、业内知名专家、领军企业家等在内的一众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机遇。

知名新能源企业参会 抢抓新能源新机遇

此次峰会由全联新能源商会、深圳市工商业联合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峰会邀请了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全联新能源商会150余家会员企业,吸引了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源等300余家知名新能源企业参与活动,涉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建筑、储能、分布式能源等领域。

全联新能源会会长钟宝申在致辞中表示,新能源产业正处于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电力、交通、工业、农业、建筑等行业的结合,将带动更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细分赛道的发展空间广阔。

峰会上,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首席科学家韩文科、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范斌等业界知名专家,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发表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光伏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探讨》的主旨演讲,为深圳和光明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视角、新思路。

一批新能源企业集中签订投资意向协议

峰会现场,光明区与全联新能源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一批新能源企业集中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涉及新能源全产业链及光储充一体化等不同新能源领域。

据悉,深圳光明正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体量,努力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圈。接下来,光明区将在深圳市出台的《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电化学储能、光伏储能充电等新能源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同时在马田街道打造平方公里级的新能源新型产业社区,与深圳资本集团、深圳能源集团合作推出新能源产业基金,将光明科学城打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场景,以更好地支持新能源项目落地发展。

光明发挥“四链”融合优势建设新能源新高地

峰会现场,透过光明区的推介,与会嘉宾进一步了解光明一流营商环境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近五年来,光明区承载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新的历史使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917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427亿元,年均增速9.1%,科学、产业、城市三位一体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正在光明加速崛起。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20+8”产业集群部署,光明区陆续出台“8+5”产业集群专项政策、“1151”产业空间政策、行业发展和人才政策,并把新能源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光明已拥有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256家,聚集了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22年新能源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24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500亿元。

据介绍,未来,光明区将继续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新型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强势布局,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助力深圳加快建成引领全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背景

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户光明科学城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

光明科学城建设备受瞩目。据悉,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布局在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正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快集聚光明科学城,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申报。

相关新闻

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本月起施行

2023年4月,《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深圳为重大平台开展立法,情况并不多见。此次深圳发挥立法的重要作用,制定专门条例促进光明科学城发展,足可见光明科学城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特殊价值。

作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条例》的制定和施行,是深圳推动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举措。

据悉,《条例》共八章,包括总则、治理结构、规划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环境、保障与服务以及附则。

《条例》支持光明科学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破解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难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比如,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条例》提出了多项制度:一是支持设立在光明科学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成为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链,鼓励培育和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引入技术经理人;三是支持光明科学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按照规定利用与本人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职创办企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标签: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