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3-08-01 15:14:33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美军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具有高技术、高强度、高消耗、高影响等高端战争的典型特征。当前,战争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但战场对抗的一些基本机理却贯通古今,破解昨天高端对抗的制胜密码,对于应对未来的高端战争仍然是一份宝贵的军事遗产。
(相关资料图)
向强制强、敢于制胜,胜在胆略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在巨大落差背景下,美国一直认为我不敢打、不能打。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放言:中国如果出兵朝鲜,就把他打回石器时代。面对帝国主义赤裸裸的威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的胆略从战略层延伸到战役层、战术层,志愿军上下雄赳赳、气昂昂,视侵略者为纸老虎,战场上更是主动接触敌人、进攻敌人、歼灭敌人,把与敌人遭遇、交火、激战视为莫大荣誉。指挥所里,彭德怀最愿听到的消息就是部队与敌人接触、交火,而不是无仗可打。
美国学者克莱因曾提出著名的克莱因方程:国力=(资源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国家战略+国家意志)。一个国家的国力不仅取决于物质硬实力,也取决于精神软实力。军队也一样,军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军队的数质量,也取决于军队的战斗精神,打仗不仅打装备、打技术、打保障,也是打军心、打士气、打意志。未来高端战争,面对强敌对手,若畏战、避战,只能使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若敢战、求战,就能用“气多”弥补“钢少”,实现以弱胜强、以劣胜优。
机动权变、因敌制胜,胜在灵活
敢于斗争并非盲目蛮干,要从战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志愿军入朝前,确定的作战方针是“预设地域组织防御”。入朝后,由于敌人进攻速度很快,预定作战地区为敌所占,已不具备运动防御条件,志愿军遂将作战方针调整为“运动中歼敌”。连续三次战役的胜利,让不少人开始滋生速胜观念,认为再经过几次进攻就可以把美军赶出朝鲜半岛。但速胜观很快被第四、第五次战役面临的巨大困难所打破。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提出“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第五次战役后,面对双方胶着拉锯的态势,志愿军确立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作战形式也由第一阶段的运动战转入阵地战,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可以说,志愿军战略方针、作战形式、作战原则的每一次调整,都是灵活对机械的超越。
德国军事家毛奇有一句名言:任何作战计划在接敌之后都会变成废纸。不从战场实际出发,无视敌情变化,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一味地固守原定计划、死板的遵循作战原则,只能沦为战场上的失败者。未来高端战争,面对强敌对手,应尽量避敌之强、攻敌之弱,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发展非对称作战方式方法,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发挥我们的优势打,打破敌人的“游戏规则”,进入我们的“战争逻辑”。
奇正相生、机巧制胜,胜在智谋
英国军事家利德尔·哈特在考察了280次会战后得出结论:间接路线才是通向胜利的捷径。因为间接路线上的任何障碍,都比不上一次真正的战斗。为了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就不得不把智慧调动到极致。1950年10月,利用美国的狂妄自大,我志愿军秘密赴朝参战。为防美军发现,志愿军大路不走走小路,白天不走夜晚走,森林绿军装,雪地白披风,遇到敌机就潜伏,几十万大军入朝参战,硬是没被发现。直到第一次战役结束,美高层仍然认为我不敢和其进行较量,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一次战役只是为了保卫边境安全。我遂将计就计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发起第二次战役。为加深敌误判,我遇大敌则撤退、小敌则歼灭,沿途丢弃部分物资装备,释放部分俘虏,成功将敌诱至预定地域,取得第二次战役的辉煌胜利,并乘势发起了大突破、大追击的第三次战役。
列宁说:没有不用军事计谋的战争。智能化战争,机器具有智能,但没有智慧,机器能够计算,但不能算计,机器可以逻辑推理,但不能辩证思考。谋略,作为奇与正、强与弱、虚与实、攻与防、分与合的辩证法,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仍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领域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未来高端战争,面对强敌对手,尽管战场越来越透明,但只要精心谋划,谋技与谋人相结合、谋兵与谋交相结合、谋战与谋慑相结合,同样可以小战而屈人之兵,或不战而屈人之兵。(刘奎 冯斌)
来源:解放军报
标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少年航天科普特训营”举行,VR空间站引关注